第224页(2 / 2)

    不多时,他们到了早市边上。

    早晨的应天府,除却了有许多百姓们急着进来探亲、送货、赶集的城门外,就是早市这里最为热闹拥挤。

    街上有三五家茶楼,一两家酒馆,地面收拾得很干净,并无油污烟渍,路边上有些地摊,卖着绢花簪子、果子蔬菜、儿童玩具、糕点坚果等小东西。除了地摊,还有不少饭摊,通通架着热气腾腾的大锅,卖面条烧饼、馄饨羊杂之类的食物。

    朱标和沐英有所准备,穿的是普通衣服,轻易融进了人群里,追随着叫卖声逛来逛去。

    去城隍庙的事情说急也不急,何况距离不远,时间宽松。他们于是就很放松地玩起来。朱标买了一个小竹筐当作袋子,在里面装了好些各式各样的糖和饼干,打算回去分给弟弟妹妹。沐英看见几个漂亮簪子,问过朱标的意见,两人决定买下来送给马秀英。

    至于老朱同志,没有礼物——挑不到他喜欢的物品。

    出来时说是吃馄饨,逛过以后却口渴了,看到豆腐店,朱标就带着沐英踏进铺子去。

    铺子的棚顶是用油布和竹竿撑起来的,里面摆着长条木头板凳与有些轻微坑洼的桌子,左上角处架着锅,锅边一个框中放着油条,淅淅沥沥地滴油,汇到一个小铁盒里。

    这口锅是一个老汉在用,他手中两根长筷子挥舞得极其顺畅,一捞一放间就空好油条,摆好了盘子,麻利地在旁放些咸菜,端着它们就开始上桌。

    右上角另有一口锅,里面是咕嘟嘟冒泡的豆浆,一位老婆婆拿着大木头勺子舀豆浆,一碗一碗也是不曾停歇,加上糖后,就为客人们端过去,然后笑着在围裙上擦擦手。

    这里的环境虽然不如酒楼,可是也很卫生,香气半分不少,而且看着老两口的笑容,更有亲切感,盛东西的大陶碗,令人非常舒心。

    朱标要了五根油条,两碗豆浆,与沐英选好靠角落的位置坐下。

    他们来得迟,饭还没轮到他们,也就多等了一会儿。

    在这过程中,突然有一肩挑扁担的年轻人走过来,看见店主夫妻,惊喜地打招呼。

    “胡叔!于婶!你们怎么做起生意来啦?”

    “小赵!”胡老汉咧开嘴,“你咋来啦,你娘让赶集来的?咋还挑着扁担?”

    “不是,我家那棵树结果了,好多的桃子,吃也吃不完,我娘让我担过来卖些,才来了没几个时辰,就全卖完了。这不是,准备回去呢。”

    他解释完又道:“我娘让我给您二位也送点,晚上送过去行不?”

    “行,行!”于老太放下手里糖罐,乐道,“今年收成好,果子也结得好,真不错!”

    “哎,您还没告诉我呢,胡叔不种地啦?”

    “不种啦。”于老太道,“地租出去了,我俩做点小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