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0页(1 / 2)

表哥万福 犹似 1016 字 8个月前

旁人觉得此字不详,可她和先帝是结发夫妻,如何不知道,皇上唯独对这个儿子,才是真正寄予厚望。

    “厉”字,可以通“励”,有励精图治之意。

    也可通“砺”,有磨砺,缀甲砺兵之意。

    更可通“疠”,有荒、暴、恶之意。

    爱之深,才为之计深远,先帝对儿子寄予厚望,却又担心为儿子招来祸端,将一片深沉爱意,诸多掩饰。

    殷厉行果真不负先帝所望,天资很是聪颖。

    她召见了惠妃:“行儿五岁了,詹事府为行儿启蒙的先生说,行儿天资聪颖,颇具慧根,向皇上谏言,当酌请名师,精心教导,近来皇上一直为此事徘徊苦恼。”

    惠妃也不傻,一个五岁的皇子,朝中能教养他的名师多了去,能让皇上徘徊不定的,只有更深一层的东西。

    惠妃当即“扑通”跪地:“臣妾一介农女,进宫之后,是得了皇后娘娘庇佑,方能陪伴皇上左右,顺利诞下皇子,为天家开枝散叶,臣妾虽大字不识多个,却也知道,滴水之恩当涌泉以报,自当铭记皇后娘娘对臣妾的恩德,旁的不敢奢求。”

    她年轻时,被宫里的妃子暗害流产,伤了身子,多年不曾孕子。

    她和惠妃关系不错,殷厉行与她也亲近,原是明白了皇上的心思,就有心将殷厉行过继到自己名下。

    有了皇上的偏爱,嫡出的名份,以及皇后的支持,皇太子之位非他莫属。

    将来殷厉行继承皇位,尊她为皇太后,惠妃为皇太妃。

    但惠妃不愿意,便作罢了。

    不过经此一事,她是不可能让任殷厉行坐上那个位置。

    后来,皇上打消了为殷厉行别择名师的心思。

    惠妃因病去世后,先帝悲痛不已,渐渐荒于朝政,因乏人管束,疏于教管,殷厉行也渐渐荒唐了性情。

    她借机延揽大权。

    挑中了身为四皇子的当今皇上,并且力排众议,在先帝去世之后,扶持他登上大宝,如愿以偿地做了皇太后。

    也因此惹了不少非议。

    朝臣们私底下觉得,当今皇上的皇位来路不正。

    也确实不正。

    先帝最属意的皇位人选,从来就不是当今皇上。

    先帝临终之前,心心念念的也只有殷厉行。

    只是先帝重文轻武,打压武将宗室,致宗室和武官对先帝积怨尤深,她一早与宗室达成了协议,四皇子登基之后,会追复宗室爵位。

    有了宗室的支持,先帝也清楚,便是他留下遗诏,殷厉行没有母家支持,也不可能顺利登基。

    是她答应了先帝保殷厉行一命,皇上这才松口,立了四皇子为皇太子的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