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3页(2 / 2)

表哥万福 犹似 1011 字 8个月前

    连城耕地少,山林多,他们就算没有田地,韶懿郡主和武穆王,依然为他们开拓出了一条出路。

    他们不会被饿死了。

    悲戚的气氛之中,也不知道是谁哑了嗓子,大喊了一句:“韶懿郡主,千岁,千岁,千千岁……”

    宛如一石激起了千层浪,不断地有人跪地高呼——

    “韶懿郡主,千岁,千岁,千千岁……”

    “武穆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流民们没有忘记,在他们绝望等死的时候,是谁收容了他们,给他们提供饭食。

    也不会忘记,他们每日赖以生存的番薯,是谁种出来的?

    他们生病之后吃的药,还有那些防止病疫的药,又是谁赈济?

    ……

    乔、张、赵、万四大家的家主,却是面如死灰,收容流民,安置流民,是为了攘内安外,强边御外,是国策。

    韶懿郡主扩大养蚕规矩,安置流民的行径,就成了奉行国策。

    朝廷明确下令,要求北境士绅全力支持。

    违令者,以乱政处置。

    朝廷亲手将一把,对付士绅的屠刀,交到了武穆王手中。

    以后武穆王将不会因为藩王的身份,受制于士绅。

    武穆王在北境只手遮天,那些曾经得罪过武穆王的士绅,也不会有好下场。

    屋里一片死寂。

    四大家一起控制了连城蚕业经营,明面上是合作关系,但私底下明争暗斗,有不少龃龉,四人但凡一碰面,总要吵个面红脖子粗。

    还是头一次这么安静。

    乔家主是个急脾气,受不了这安静又凝重的气氛:“说话啊,你们一个人不是挺能说会道的吗?怎么这会儿反倒当起了哑巴?”

    张家主瞥了他一眼,阴阳怪气地刺他:“你行你来说,你可是连堂堂韶懿郡主,也不放在眼里呢。”

    乔家主就想到之前说的那句:“一个外臣之女,倒真摆起了郡主的架式,给她脸了。”

    顿时涨红了一张老脸,也不知道是气得,还是恼得,他下意识横了眉毛,就要怼回去,可话到了嘴边上,又生生咽了回去。

    赵家主见他憋着火气,把脸也憋成了酱紫,冷笑了一声:“朝廷颁发了收容流民,安置流民,攘内安外,强边御外的国策,并且将高祖皇帝抬了出来,而主导这一切的人,是文华殿大学士虞阁老,这说明了什么?”

    乔家主铁青着脸,闭紧了嘴。

    他们之前为什么忌惮韶懿郡主,却又没将她放在眼里?

    那是因为,韶懿郡主一介女流,便是身份尊贵,还能插手朝纲不成?只要明面上不得罪,谨守了尊卑礼法,该糊弄糊弄,一个郡主能拿他们怎么样?

    但是!

    韶懿郡主才来了北境,打算扩大养蚕规模,安置流民,朝廷就颁发了相应的国策,而主导一切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虞氏在朝中,位高权重的虞阁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