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这一切和韶懿郡主没有关系,打死他也不信。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韶懿郡主在虞氏族里,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更说明了,宫里对韶懿郡主的器重。
说明韶懿郡主如今的身份,已经足够影响朝纲。
万家主苦笑了一下,又轻叹一声:“韶懿郡主是真正给了北境士绅们一个下马威。”
张家主也道:“可不是嘛,她在朝中有虞氏族为她开路,在北境有武穆王为她撑腰,身后还有几百上千万灾民支持,谁敢说她一句不是?以后她在北境将无往不利,不管她要做什么,士绅们都要捏着鼻子为她让道,必要时,甚至还要鼎力支持,否则,”说到这里,他心里泛起了淡淡的凉意:“武穆王已经今日不同往日,而且北境数以千万的灾民,一人一口唾沫,也能把人淹死。”
士族重名声。
豪绅重名利。
人言可畏,这四个字与士绅们的名利息息相关,一旦百姓们的矛头对准了士绅,就给了武穆王光明正大处置的机会。
真正掌握对付士绅利器的人,是韶懿郡主。
整个大周朝也没人敢得罪她。
甚至包括天家宗室。
乔家主一脸不耐:“还是说说,我们现在该怎么办吧?”
赵家主一脸无奈:“不如,明儿我们一起去知县衙门,请李大人带我们去驿站拜见韶懿郡主,向韶懿郡主表忠心,你们看怎么样?”
表忠心无非就是多出一些钱粮,助韶懿郡主安置流民。
城外的流民,已有十五万之多。
朝廷下发了收容流民的一应国策之后,北方还有大批流民涌向北境,西北地区,大范围受了灾,有能力安置流民的只有辽东三省,官府库存的粮食有限,武穆王也不能一直用军晌赈济灾民。
说白了,还是让士绅出钱出银。
第806章 两相利害
万家主摇摇头:“已经晚了,如果朝廷没有颁发国策,我们去向韶懿郡主表忠心,韶懿郡主兴许还会接受,但现在,”他又摇了摇头,脸色不大好看:“国策一下,士绅们的小命,可都捏在韶懿郡主手里,但凡韶懿郡主不满意了,一个阳奉阴违的罪名,你说朝廷是相信士绅,还是相主韶懿郡主?老百姓是相信士绅,还是相信韶懿郡主?”
气氛又是一沉,几位家主大为后悔。
早知今日,又何必当初。
万家主又道:“回家准备钱粮交给李大人,准备多少你们心里有数,李大人心里也有数,都爽快些,这些年李大人没少受我们的好处,李大人时识务,在韶懿郡主跟前有几分香火面子,让他出面在武穆王跟前美言几句,也能说得上话。”
老祖宗说得好,家屯万担粮,有粮心不慌,世家大户哪家粮仓里头,不是年年新粮换旧粮。
哪家有多少粮,李大人心里跟明镜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