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威将军早年镇守北境时,受军中一位将领压制多年,战功多被冒替,在军中功绩不显,后周厉王就藩后,渐渐掌控了幽军,为明威将军上书陈情,明威将军这才得已晋升,只是要更进一步,军功还要从头累积。
然而,随着周厉王声威渐显,今上疑心渐重,许多呈上来的请功折子都压了下来,加之明威将军年岁渐老,已经失去了累积战功的最佳时期,就这样被耽误了。
可这并不影响,明威将军的赫赫威名。
甫一战,我军就痛失了一位身经百战的老将,这也让所有人都意识到,北狄想要趁大周朝内乱之际,趁火打劫,挥师北上。
虞宗慎最担心的事,终究还是发生了:“内阁准拟文书,加急送到武穆王手中,命武穆王镇守北境,无论如何不能北上勤王,再将此文书,诏告天下,将劝降书送到梁贼手中,令其退兵。”
外敌入侵,做为华夏臣民,理该放下一己私利,以种族为重。
倘若梁贼拒不投降,将要遭受千世骂名,成为千古罪人。
孰轻孰重想必梁贼自有斟酌。
文书内容经内阁商议拟定之后,通过各大水陆驿站,快马加鞭送往各地,不消三日,就已经有多地收到了消息。
一时间,天下哗然
外敌内战,惹得人心惶惶。
梁王封锁了湖北以南,朝中的消息送不进来,南边的百姓并不知道北狄来犯的消息,但梁王有自己的消息来源,甚至比朝廷更早一步得知了这一消息。
父子二人既惊又喜。
惊的是,北狄大举兴兵,甫一动就是十万大军,估计后续会持续增兵,分明就是打着,想要借着他兴兵伐周之际,挥师北上。
天下人难免会将外敌入侵这一罪责,算到他的头上,认为是他兴兵伐周,为北狄提供了军师北上的时机。
喜的是,北狄果真不负他望,将武穆王拖在了北境,令武穆王分身乏术,无法驰援京兆,只等拿下了襄阳,大军在此地,休养生息,就能长驱直入,直捣黄龙。
梁景宣尚有疑虑:“眼下外敌来犯,朝廷也送来了劝降书,我们是否暂且收兵?否则难免落人口实。”
朝廷将北狄来犯之事公诸于众,就是想要借天下悠悠众口逼他们投降,但事已至此,不成功,便成仁,投降是不可能投降的。
只是外敌当前,也确实不好再继续兴兵。
梁王却蹙了一下眉:“我军还要几日才能拿下襄阳?”
梁景宣道:“襄阳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光是驻军就有十数万之多,镇守在那儿的将领,是出自镇国侯府嫡系的虎威大将军,是块硬骨头,目前战事还处于胶着,虎威大将军十分狡猾,占了地形之利,从不与我们正面迎敌,想拖到朝廷援军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