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页(1 / 2)

柳竹秋 荷风吹 1006 字 6个月前

安腊塔汗统一蒙古右翼后,加紧了南侵的步伐,几乎每隔两三年边境就会爆发一次大规模的战事,双方死伤都很惨重。

    距离上次交锋又过了三年,安腊塔汗时刻不忘卷土重来。认为这次张钦造反是天赐良机,悍然派兵响应。

    此刻十万蒙古铁骑正在达里泊湖畔集结,准备进袭宣府。

    朝野上下如临大敌,庆德帝急召群臣商议对策。各部司官员纷纷上书,举荐平叛保国的将领,贡献战术战略。

    内阁从数以千计的奏疏中统计出一项明智的提案:建议朝廷派使节与安腊塔汗议和,避免两线作战,同时挫伤叛军锐气。

    提出这一观点的人不在少数,只一人奋勇自荐为和谈使节。

    上书人是正议大夫温霄寒。

    这十余年来朝廷曾数次派人去与安腊塔汗和谈,要么收效甚微,要么无功而返,因此人人都知道议和是份风险极大的苦差,况且当前战火已燃,谈判失败将付出比平常更惨重的代价,岂止丢官,更将丧命。

    这种人人倡议又人人退却的情况下,挺身而出的那个人自然倍受重视。

    庆德帝命阁臣们在文渊阁召见温霄寒,让他介绍具体的和谈方案,再加以评估。

    当日辰时,柳竹秋走进午门。

    这是她第二次入宫,上次随一群莺莺燕燕的少女来陪太后消遣娱乐。这次做为朝臣,肩负救国重任,身系万众期望。

    她感觉自己像一轮明月,爬过重重云雾,正逐渐迈入中天,终于能向世界宣示光芒。

    首辅孟亭元带领陈良机等五位辅臣接见了她。

    这些老先生处事稳重,喜怒不形于色,内心对她的看法褒贬不一,外表都展现出不温不火的和蔼。

    双方见礼后孟亭元率先发问:“晴云,安腊塔汗与本朝长期交兵,虎狼之心十年如一日,你如何断定他肯接受和谈?”

    柳竹秋说:“这次与以往不同,张钦和翁子壮二人屠杀鞑靼平民冒功邀赏,我朝惩治这二人是在为死难的鞑靼人雪冤。下官认为安腊塔汗尚不知道此事,若得知我朝是为了替他的族人报仇才导致张钦翁子壮谋反,他再与仇人结盟攻打我们就不合道义了。再有,鞑靼人生活离不开汉族的茶叶、盐、布帛等手工制品,他们以游牧为生,只需要能放羊牧马的草原,攻占土地并不是他们的目的。安腊塔汗连年发兵攻打我国,所求的不过是财富,只要开出适当的条件满足其需求,想来不难打动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