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啊!朱厚照眼睛一亮,连连点头,就那么被弘治帝牵着,从御座之上拾级而下,走到正殿中看那些考生们答卷。
三百名贡生,一人一案,如今正紧张作答。
有人伏案疾书,下笔千言,也有人双目发直,抓耳挠腮。都知道当今天子性子温和,宽厚仁慈,是众人称颂的仁君,可谁能想到,殿试的题目,竟然如此犀利,矛头直指文武百官,让他们这些还没踏上官场的预科生简直左右为难。
朱厚照跟在弘治帝身边,从考生们身边走过,偶尔停一下看看他们答卷的情况,有的考生没注意到他们经过,而有的考生只看到明黄色的衣袍一角,就已经紧张得浑身僵硬,两手发抖。
其实大家逗心知肚明,殿试就是个排名试,走到这里就已经登上仕途,最终看得就是排名出身。一甲是进士及第,二甲是进士出身,三甲就成了同进士出身。排名靠前的固然还有一争,后面的基本上就是来走个过场。
弘治帝突然停下脚步,朱厚照也跟着停下,正好看得是唐寅的卷子。
明代科举殿试时施行的是糊卷弥封制,并未进行誊抄,所以字体也是考试的加分项之一。而如今最流行的字体,莫过于台阁体。
这种字体本为楷书,气体清秀婉丽,方正圆润,法度谨严,字体匀亭,端雅沉实,最适合制诰文书,从明初被誉为明代王羲之的书法家沈度开始,朝廷的重要典籍都委托沈度书写,内阁重臣们在为皇帝起草昭告时也都使用这种字体,号称博大昌明体。而民间因为这种字体出自诸位台阁大佬,便称之为台阁体。成为风靡科举的最佳书法字体。
甚至到后来,清朝时,大明的台阁体,就变成了官方考试指定的专用字体馆阁体。
弘治年间的几位阁老,都擅长台阁体,李东阳甚至是这一代台阁体书法的代表人物。
然而,这种字体固然工整清丽,可作为标准字体,本身就限制了书法的艺术性发挥,甚至被后人以呆板诟病。
唐寅的书法取自赵孟頫的赵体,结构严整之余,不失遒劲秀逸,奇峭俊秀,带有强烈的个人特色,比之千篇一律的台阁体更让人眼前一亮,就连书法写得马马虎虎的朱厚照看了,都忍不住暗暗在心里点赞。
毕竟是能够诗画传千古的才子啊,单凭这笔字,就可以吊打一众考生。
可惜当年的唐寅活着的时候没能靠书画发家致富,全靠朋友接济,困顿贫苦,潦倒一生,谁能想到死后数百年,他的书画作品却拍出了天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