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页(2 / 2)

古代种田奋斗史 方瑜 1031 字 8个月前

    “总是烘干衣裳也不好,衣裳还有股味道,你姐夫还有两套衣裳小了,待会拿给你穿,在饭馆干活,人要清爽些才好。”

    杨二弟连忙推脱,“不用的,姐,我从家里带来就是,姐夫的衣裳再改小些小景也能穿。”

    在杨二弟心里,供读书人的人家都是艰难的,虽然从没听过姐姐姐夫说难,可想想也知道不容易,姐姐姐夫家里也就几亩田地,不说难只怕是不想爹娘操心。

    大弟或许还有些任性,二弟却是极为懂事的,一直就知道心疼爹娘,心疼姐姐,从来不多事。

    杨稔最心疼懂事的人,温声劝道:“小景是读书人,外面的衣裳要穿长衫,你姐夫的衣裳他不好穿,别拒绝了,你搬来,姐姐还要麻烦你干活呢。”

    “那好,姐,我如今学了两手饭馆师傅的手艺,到时给你露两手。”另外一套衣裳已经有三个补丁,撑不了多久,既然姐夫有不穿的衣裳,大外甥也穿不了,杨二弟也就不推辞。

    “好啊,姐最喜欢吃好吃的,我去帮你铺床,你跟你姐夫说说话。”这会不早了,再过大半个时辰就要歇息了,得早些给弟弟铺好床。

    之前小弟住的是东厢房空着的那一间,如今二弟来,刚好能住,只是被子这些收起来了,铺好就行。

    在姐姐家住了几日,杨二弟才发现,姐姐家是真的不难,每日吃的饭菜很不错,很舍得,没有因为供着读书人而十分节俭,他每日从饭馆回来,还能有一份推脱不了的极好的晚饭。

    姐姐家过得好,多他一个也没什么,他每日轻手轻脚的也没打搅到大外甥看书,杨二弟才放心地住下。

    杨二弟住了半月后,就是三月中旬了,虽去过一次,可陈如松还是决定早些出发,是以这就要去府城了。

    杨稔还是如去年一样给父子俩求了平安符,两把刀也带上,东西准备齐全。

    看着驴车慢慢往前走,杨稔心里还是很担心,虽比去年少了一丁点,但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

    父子俩去了府城,家里又是得杨稔来安排,壮壮每日去私塾,康康一个孩子,牛嫂子也能照看到,是以没有杨母帮带,杨稔也能空下来去卖米糕,也不用二弟陪着,县城都很熟悉。

    如今的摊子算是固定,去年也卖了大半月,附近几个摊子也没动都是熟识,街市只要交了租金,就没有听到有闹事的,没什么好担心的。

    不过每日磨粉还是要拜托二弟,没有驴车,光凭杨稔自己,还是不太能磨得动,从前或许可以,如今被自家男人惯着,重活都没怎么干,轻活都少做了,手上的力气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