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里说在陈家村办酒席由他们来操办,等明日报喜后,我就回去与他们商量时日。”儿子考上秀才,定然要大半一场的。
“族里办也好,他们几个族老,都是经事多的,总比咱们办的好,就陈家村那办一次吧,县城只是咱家的落脚地。”
在县城,相处不错的也就两边的邻居还有几家小景的同窗,到时请他们去陈家村贺喜就是。
陈如松也是这样想的,他们夫妻俩都不是县城的,在陈家村办一场就够了。
“我记得,廪生免徭役,还能免二十亩的田税。”酒席有族里操办,杨稔也就不操心,关心起儿子这个秀才身份带了的便利。
“对,免二十亩,咱家还多了,不够免。”自家还有二十亩的旱地,不过旱地收成不如自家原有的七亩田地,将自家原有的田地和十三亩旱地免税就好。
“也能少交不少。”如今的赋税只是一成,但田地多了也要交不少的。
“是,这次去府城,壮壮要再找私塾了,徐先生教的很不错,只是咱们要去府城。”陈如松还是想二儿子也在徐先生的私塾念书。
杨稔也很赞同,小景就是在徐先生一步一步的教导下,从县试考到院试,虽儿子自身刻苦,可徐先生这个良师的教导也极为重要。
“等明日喜报之后,咱们要好好酬谢徐先生。”杨稔对于这个性格温和的徐先生是很敬佩的。
第二日,县衙的人一路敲锣打鼓来到陈家,因为知道这家如今在县城,县衙的人也就一路往这来,没有往陈家村跑。
场景热闹非常,街上的人们都被吸引得往这边来,打赏了报喜的人后,杨稔抬了一箱铜钱散喜,这个热闹持续了一个上午,一整箱十两的铜钱也就是一万个铜钱就这样散出去了,不过这是喜事必要的,杨稔给的心甘情愿,只要有人来就满脸笑容递出。
下午夫妻俩带着小景去酬谢徐先生,也将壮壮之后要去府城念书的消息说了。
又教出了一个秀才,徐先生心里只有高兴的,至于他们一家子要到府城,徐先生也理解,只叮嘱道:“小景有些天分,两位定要好好培养。”
夫妻俩自然应是,之后徐先生留小景探讨这次院试,毕竟小景这名次比他还高,得多了解一番。
儿子被留下,夫妻俩又去酬谢了担保人就回了家,陈如松驾车回陈家村探讨。
日子定下,至于席面都由村长和三位族老觉得,陈如松不用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