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皇的几个侄子膝下的男嗣年岁太小,最合适的人选当为朝阳长公主的长子,下晌,有人看到朝阳长公主携长子入宫,基本可以确定此事。
当晚,无数道黑影分别前往朝中重臣府邸,人手一份盖有传国玉玺的加官晋爵的诏书。
翌日朝会,御史大夫悲痛道:“敢问太上皇,皇储的人选可有定下?”
太上皇闭了闭眼,给葛舟尧使了一个眼色,葛舟尧双手托着一卷明黄色的卷轴上前一步摊开宣读。
宣读完毕诏书就生效了,除了诏书上之人,都是名不正言不顺,平宣侯开口打断:“慢着!”
话一出口,周遭的侍卫纷纷抽出佩刀,刀光凛凛,刀刃嗡鸣。
干涉立储等同于谋反。
氛围一瞬间陷入冷凝,似暴风雨来临的前夕,无形之中压得人喘气都觉得费力。
平宣侯是文人,肤色白皙,眉目平和,平日总是一副斯斯文文的模样,面带笑容,此时此刻他依旧面不改色:“皇储关乎大商未来的江山社稷,若是皇上所出,本官自然无话可说,小郡王毕竟是外姓人,年纪又小,难当重任,臣有一个更合适的人选。”
辅国将军厉声呵斥:“皇储人选只有太上皇和皇上能做主,平宣侯逾越了!”
一个小太监匆匆忙忙来到葛舟尧身边耳语了几句,葛舟尧双眼倏然一瞪,走到太上皇身边低语:“城守传话,南大营数万兵马围城,城守已经封了城门。”
太上皇脸色一沉,看向骠骑将军。
刚说完,又有人传讯,葛舟尧听完再道:“约有两万余人手持刀剑围宫,有人认出里面有世家的家卫和官署的差役。”
这是个拼凑的杂军,若非如此也不可能瞒过李家的眼入城,只是这个数量已经超过了宫中的禁军。
太上皇道:“不知平宣侯所说是何人?”
“叶氏太子叶鸿轩。”平宣侯拔高嗓音,朗声宣告。
话音传开,百官哗然一片:“叶氏太子殿下不是早在魏贼屠宫之时身故了吗?”
平宣侯继续道:“天佑我大商皇室,太子殿下幸免于难,李氏是时候还位了。”
“一派胡言,若叶氏太子殿下尚存人世,为何现在才现身,定是有人冒充假扮的!”封行怒道。
“诸位请看。”平宣侯从袖子里摸出一个巴掌大的绢轴摊开,露出一个方方正正的印章向众人展示:“传国玉玺一直都在太子殿下手中。”
武乡侯激动地感叹:“天佑大商!”
数位官员附和:“天佑大商!”
昨夜他们都收到了叶鸿轩亲笔所书,盖有传国玉玺的加封诏书,只要叶鸿轩继位就可以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