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页(2 / 2)

临阙 枫桥婉 1037 字 8个月前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

    ①见于“第118章 兄妹”

    ②弟弟的章节结束啦,从下章开始就走剧情了,时间线也会渐渐加快。

    另外关于水痘相关内容及描述参见程延君《时行邪毒说水痘》,花的水痘很快就会好的~

    ③关于小师叔明远,见于前文“第三章 初见”,“第三十九章 过往”,“第101章 圣心(七)”等处。

    第143章 行卷

    楚珩看向穆熙云一并带来的那只书匣,问道:“这是什么?”

    穆熙云打开,从里头随手拿出一张卷轴递给他,说:“恩科应试学子投到漓山门下的行卷。”

    “行卷?”楚珩蹙了蹙眉,拉开卷轴扫了一眼上面的辞赋文章,说,“这东西不是该投到礼部么?”

    穆熙云笑盈盈地看着他:“论规矩确实应如此。”

    ——但是仅仅投献到礼部哪里够啊!

    从烈帝开科举至今,不过兴了短短几十年,中途或改或易,在太后临朝称制期间曾一度名存实亡,到陛下亲政才被重新捡了起来。

    科举推得艰难,皇帝难,受惠的寒门学子也难——科举一开,各大世家的嫡系子弟依旧及冠后上品入仕,核心不改,可那些旁支偏系就得和普通学子们一起下场参试;而原先寒门庶族要想登天子堂,得先投身至各世家门下效忠,才有中上品入仕的机会,如今有了科举,却是卷子一考就行了——这便动了世族的根基,谈何容易?

    皇帝有皇帝的思量,世族也有世族的利益,彼此相互掣肘,各退一步,于是兴科举,但卷子不糊名。

    继而就有“行卷”——主试官评判名次时,除了阅考卷外,有权参考学子平日的作品及才誉。因而帝都会试之前,应试学子要将自己平日的上乘之作写成卷轴,投献到主持考试的礼部,此谓“行公卷”。

    有公就有私,现下楚珩手里的就是“私卷”了。

    “漓山嫡系虽然不在帝都,但叶氏族人有不少在朝中任职的,年前来露园送节礼,你也都见过了。”穆熙云说,“咱们漓山本就居大胤十六世家前列,恩科主副考官暂且不论,至少同考官里必有漓山一席,此外遵照国法,漓山两位大乘境,再加两席。所以宁州应试学子求引荐的,行卷大都投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