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页(2 / 2)

拜相 秦君隐 1051 字 8个月前

    “臣明白了。”

    秦胥收起了方才的一身气势,神色如常:“朕知道你的意思,你与朕倒是心意相通……只是朕仍有顾虑。”

    薛继稍稍皱眉,很快就猜到了答案。“陛下担忧程不惊?”

    “正是。”秦胥饮了一口桌上已经冷却的茶水,方才朝堂上被激起的怒火渐渐冷静了下来。“程不惊是老臣,他若不自己请辞,朕恐怕不能随意撤了他。”

    薛继暗自思索,有些犹豫道:“撤去御史台之后程大人也未必要告老还乡,可以酌情调任。”

    秦胥沉吟片刻,虽说古往今来这些言官大多数是一做就做到老,少有将御史调任他部的先例。

    可是律法爷从未规定过御史不能调任,大不了就破这么一次例,开一次先河。

    如此想来……倒也不是不行。

    秦胥看向了薛继,神情已经不似方才那么凝重。“那依你之见,他该调去哪儿?”

    第95章 十年了,想家了

    六部之中兵部、户部、吏部、刑部至关紧要,必然不能让言官轻易染指,能动的只有礼部和工部。

    工部有老尚书卫思齐掌管,这么多年了也没出过岔子,断然没有无故调任的道理。

    那就只有礼部了……仔细想想,礼部也正好合适。

    薛继思索片刻,禀道:“不久前张甫辞官,江大人继任丞相,容大人依旧为尚书令,而原礼部尚书于大人调为中书令。也就是说,礼部尚书一职目前正空缺。”

    话至此就没了下文,不必挑明,秦胥能听懂他是何意。

    “你是说,让程不惊任礼部尚书?”

    “正是。”

    这主意挑不出什么毛病来,秦胥紧皱着的眉头稍稍舒展了些,犹豫了一会儿,低声沉吟:“你再仔细说说,有何利弊。”

    薛继捋了捋思绪,很快打好了腹稿,稍稍抬起头来,上前了半步:“回陛下,言官向来以严谨慎微著称,而礼部所需要的正是此等英才,程大人任礼部尚书,甚为适合。再者由御史台改任礼部尚书,这不仅仅是调任,更是升迁,程大人断然没有拒绝的道理。”

    秦胥眼底精光掠过,薛继能想到的他当然也能,甚至比薛继思虑的更为周全。

    “不如……将原御史台官员一一调任,到最后剩下一个没有御史的御史台,你说这样的御史台,有与没有,有何分别?”

    薛继本是低头等候秦胥的批复,耳听得秦胥这一番算计,心中顿时豁然,这不失为一良策。

    相比起撤除御史台这么大动静,调任几个官员就显得风平浪静多了,先从程不惊入手。久而久之,偌大个御史台也只能形同虚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