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页(1 / 2)

拜相 秦君隐 1034 字 8个月前

杨安大呼冤枉,急切道:“下官冤啊,下官就是照着您指点的主意时不时给他找点事儿,谁知道那丞相如此小肚鸡肠!”

    “行了!”陈绍烦躁极了一句话也听不下去,抬手打断了这人的辩解,转了话锋问道:“江栾的事,捅出去没?”

    杨安收敛了浮夸的表情,正色道:“还没有,陛下东巡时走的急,此时捅出去等陛下回京也该压下了,方大人的意思是等圣驾回朝之后再做打算。”

    “行,方淮一向有谋。”陈绍沉吟片刻,随即严肃道:“既然已经到这儿了,那就换条道行事,我就不信活人还能让尿憋死了。”

    这话粗俗不堪入耳,换了旁人必定已经皱眉了,可杨安一副见怪不怪的模样,还拱手欠身应了是。

    七月,京城;

    一早收到下边递上来的折子,薛继扫过一眼之后便大发雷霆,这还是他任丞相以来头一回这么大气性,一甩袖挥落了架子上一个青瓷的摆件,落在地上就听一声脆响,成了粉碎。

    徐阑刚进政事堂就看见他这满面怒容,虽不知出了什么事,但心知肚明这事不小。

    “什么事能让你如此大动肝火?”

    听着语气还带着几分玩味,薛继按捺下心底的怒火,稍稍冷静了些,才回座位坐下,饮了口茶压压火,“原先庚和年间商贾赋税已经涨了两成了,陛下东巡一回,又提出涨两成,照这个算法,正经商人哪里还赚得到钱?不倒贴钱就不错了!”

    徐阑还没看见详情,只听他这么一说,轻笑了一声:“合着你这一大早生陛下的气呢?”

    第132章 我若无心,旁人必有意

    “不敢。”听这语气就是在赌气。

    徐阑走上前几句,劝道:“自古以来农耕才是正道,重农抑商也是一惯的国策,商人吃不饱饭,大不了就是改做其他,你又何必呢。”

    “徐大人。”薛继声音比方才沉了许多:“你忘了?薛家百年行商。”

    当年庚和初年提出增收商税的时候便是陈渝一再反抗,到最后也没拦住,闹得江陵商贾世家与他撕破脸。

    如今又出这种事,要是薛继听之任之,不光是他自己要被天下商人唾骂,连同薛家百年的基业,都得毁于一旦。

    “有舍才有得。”徐阑这话略显苍白,连自己都劝不动,何况薛继。

    薛继不耐烦道:“这章我不盖,至于提案,要么退回去,要么等陛下回来自己处理。”

    徐阑道:“陛下自己提的事,回朝之后该定下还得定下,你何苦给自己找不痛快。”

    “他要下这诏书,薛某第一个反对。”

    周身的气氛僵持了许久,还是徐阑先开口缓和了一句。

    “你也别太着急了,陈绍也是商人之子,他跟在陛下身边,要劝也比你先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