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顺帝的手紧紧抓着床沿。怪不得此人年纪轻轻, 就可以升迁如此迅速。当年梅正禹权势最鼎盛之时, 朝堂是他跟苏东阳的两家之言。半数的朝官都是他的门生故吏,官员的升贬基本都要他点头。虽然梅氏后来惨败, 但根深叶茂,总会有残余的势力留在朝中。
“宋追!朕自认平日待你不薄!你为何要背叛朕?”
宋追拜了一下, “臣父本就是梅阁老的家臣, 国本之争中, 梅阁老保臣全族, 臣父临终前, 叮嘱臣必报此恩。”
“原来如此……”天顺帝又高声道, “那福康呢?他是朕的亲信,跟随朕多年!”
梅令臣道:“他也是臣祖父的旧交。太子和福王平素看不起福康公公, 多有轻慢。只是皇上没注意罢了。”
“好,好,不愧是梅正禹的孙子。但梅氏乃苏东阳所害,与朕无关!”天顺帝气喘, “你若要报仇,尽管找苏家人,为何要将京城搅得天翻地覆!”
梅令臣从地上爬起来,忽然有点同情眼前这位风烛残年的皇帝。
大昌的国史上出过不少贤明的君主,就算政绩平平的成宗,在位期间,也出过梅正禹和苏东阳这两位能载入国史的大臣。虽然他们为各自的野心和抱负互相争斗,引发了国本之争。可他们也都是当时名满天下的文坛和政坛领袖。
而天顺帝原本就资质平庸,在仁敏太子和齐王的光环之下,几乎没什么人记得他。国本之争后,他被推上皇位,一生守成,毫无建树。无法攘外,国内更是积贫积弱。他所生的孩子,也都承袭了他平庸的特点。太子懦弱自负,福王狂妄无谋,其它的几个儿子或因出身卑微,或因毫无亮点,早早被送去就藩。
“皇上以为,今日之祸,是由臣一手造成的?”梅令臣摇头,“如果没有臣,今日的局面或许会晚几年,但结果只会更为惨烈。当年的仁敏太子和齐王旗鼓相当,无论谁赢,都足以君临天下。皇上再看看您的两个儿子,他们皆想利用外族将对方置于死地,全然不管这样做的后果。他们心中装的不是江山社稷,而是自己的权势和利益。这样的人,纵然登基为帝,带给大昌的也不会是盛世繁荣。”
天顺帝苍凉地笑了一下,“难道你不想要权势吗?蛰伏多年,忍辱负重,为的不就是今日能站在这里跟朕谈条件?梅令臣,你并不是个忠臣。”
梅令臣也跟着笑了,“的确。臣想要至高无上的权力,像臣的祖父一样。唯有如此,才能护住自己想要的,实现抱负,再现梅氏当年的辉煌。”
天顺帝长叹了一声,“成王败寇,朕无话可说。说吧,你的条件。你有办法结束这一切吧?”
“臣希望皇上写退位诏书,然后传位给,瑞王。”
天顺帝以为自己听错,“瑞王,为何是瑞王?”
“三年前,静妃带瑞王到臣府上,拜臣为师。”
天顺帝一愣,随即仰天狂笑,“静妃,好一个静妃啊!处心积虑,推波助澜。亏朕还以为上官家是朕的人,原来他们早就已经跟你结成了同盟!朕居然还派上官家的女儿去盯着晋安王,哈哈哈,朕在你们眼里,是不是又蠢又好笑?”
梅令臣说:“瑞王是皇上的儿子,继承皇位名正言顺。加上瑞王年幼,朝臣认为他好控制,藩王会觉得他好欺负,并不会把他视作威胁。而且他生带祥瑞,能够得民心,是平息动乱最好的人选。最重要的是,臣会帮他坐稳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