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页(1 / 2)

是以,除了南方一些小作坊会印刷些小话本,大部分的书坊都不会使用活字印刷。

    毕竟书的质量就是书坊的招牌,深浅不一可是大忌,大书坊印刷的书籍大部分又是传统的书籍,做完一份雕版之后可以长期使用,其成本反而不高。

    现场注意到这点的木白当即提出改变一下印刷姿势,以前是字躺着纸盖上去,现在改为和盖印章一样,纸躺着,字往下压。

    如此改动一方面可降低工匠的劳作难度,另一方面也方便印章的固定。

    下压的印章自身就有重力在,不管小字背后的木料长短有何异常,在带着压力印到纸面上时都能保证其正常显形。

    这么操作唯一的困扰便是给印章上墨,但这难不倒东宫匠坊已经很有改装经验的匠人们。

    几个匠人过来转了一圈,敲敲打打一番后,立刻给这个简易的印书器做了升级——他们给盛放小字的盘子加了一个翻转器,让它在从纸张上离开后会自动翻转。

    然后翻转的小字们在上升到顶端的时候,就会变成正面朝上,随即和墨盒相遇,完成上墨的工作。

    简单的说,这么一改动之后,这个印刷机对于人工的需求就只有两步:1、下压,2、换纸。

    其余的理字和上墨都可以在作业板块外完成,其印刷的速度提高了不是一点两点,最重要的是,如此操作之后基本不存在差异,只要墨水足够,第一张纸和最后一张纸的发挥是一样的。

    罗老先生的《三国演义》后几册全都是采用了改装后的印书机,印刷速度是前半部分的两倍不止。

    到后来,工房还琢磨出了适合金属使用的油性墨水,印到最后,几乎所有的活字都换成了金属字。

    此举让人工成本大大降低,原材料耗费却急速上升。好在金属字的造价虽贵,但使用时长和磨损都比较小,只要书坊能够保持一定的印刷量,还是能够挽救的。

    咳咳,其实这点开销对于掌握了太子和太子妃小金库的木白来说,压力还真不算太大,不过木白至今都没忘了年少时候那给弟弟挣钱的愿望,而且他也觉得太子妃的遗产给他不太合适,所以木白尽可能得不想要去动用那部分财产。

    于是他走上了印刷业的邪道——用阳春白雪的东宫藏书来哺育他真正想要印的众多小说书。

    是的,众多。

    终元一朝,多少学子含恨潜入民间,不得不以文学创造为生,不说别人,罗贯中老先生的老师施耐庵先生当年是和刘伯温同榜中的元朝进士,后期不也被腐败的元政府逼得潜入乡间,写下了借宋骂元的一册著作《江湖豪客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