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胤祜从随身的荷包里拿出一块碎银子,交给她们,这块银子确实不多,可足够她们盖一处屋子,却也不甚扎眼,不至于引人生恶念。
母女三人感激涕零,跪在地上叩谢。
胤祜瞧了一眼这家长女,看身量也不过十岁左右,不知具体年龄,又道:“不管你是否有改嫁之意,这田产都得为你两个女儿做嫁妆,日后她们寻了好人家,你们母女三人彼此才能互相扶持。”
那母亲立即搂紧两个孩子,道:“民妇要为死去的男人守节,还要照顾女儿,不会改嫁的。”
胤祜不在意遗孀改嫁与否,且这是她自己的决定,他不便多言。
就像弘历所说,一时同情也不可能照管一世,往后的日子全看她们自己过,是以不再多说,转身回了马车。
约莫两刻钟左右,那女子娘家人坐着骡车赶到潘家村,侍卫告诉他们何时有空自去县衙取新的户籍,然后便驱车离开,并不在意他们的感谢。
待到了陵县,已是黄昏,一行人包下县里最好的一家客栈,一侍卫去县衙办理那母女三人的户籍,胤祜和弘历皆未出面。
那侍卫回来后禀报在县衙办户籍的经过,然后他们用晚膳时,本地县令便到客栈来拜见。
胤礽筷子夹菜的节奏一丝不乱,在两人决定召见县令时也不动,自顾自地继续用晚膳。
这一路上,他事事皆不出面,一心游览,是以胤祜和弘历也不劝,去到弘历的房中召见县令。
陵县县令一见到两人,无需人引见,拍打袖子后跪在地上请安。
这是知道他们的身份。
两人对视一眼,弘历叫他起来,询问道:“你如何知道是我们二人游学至此的?”
陵县县令恭敬地答道:“回禀四阿哥,下官不敢欺瞒,此事想必各地官员皆有所耳闻,只是一直未曾得见真颜。今日四殿下的随从至县衙,下官稍作询问,便有所猜测,特来拜见,并无窥伺之意,请殿下恕罪。”
弘历并未问罪于他,摆摆手叫人起来,也没过问当地县治,只道:“我叔侄二人只为游学,不得声张扰民,你既已拜见,便退下吧。”
陵县县令躬身请道:“不知殿下停留多久,下官愿为殿下接风洗尘……”
弘历直接拒绝:“不必,只当未曾见过我们便是,也莫要向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