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2 / 2)

    但既然都讲到王安石变法中的科举改革了,我们关于庆历新政的阐发便就此打住,正式进入主线吧。】

    范仲淹微怔。

    一种莫名的遗憾突然出现在他的心中,他知道自己不能再接着后世人的眼光,去为自己的改革再预先修改以避免错误了。

    失去了后世人先知的视角,他又要重踏上这条有宋一朝前无古人的改革之路,在黑暗中独自探索着这条注定崎岖坎坷不平的道路。

    然而范仲淹终究是范仲淹,那种可惜的情绪只在他心中酝酿了片刻,很快便如浮云被他一手扫去。

    已经很好了,他的未来,肉眼可见地比之原本更多见了希望。

    这就已经足够了,更关键的是,他知道自他之后这条路不会无人继续,知道作为前驱者的自己,身后还会有火炬延续。

    吾道不孤。

    这是他看见王安石的时候,心中最为纯粹的一个念头。

    于是他眨了眨眼,露出一个释然的笑。

    他不会完全地去学王安石,因为一代人要有一代人该去做的事情,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有些事情他注定将留给后来者接续。

    他能做的,是作为前辈,将这条路为后来者更拓宽踏平三分。

    —

    王安石扬起了头。

    他的眼里映着天幕极夺目的白光。

    那上面缓缓出现一行极纵横豪放的大字:

    王安石变法。

    【对于王安石变法的总体认识,在变法已经盖棺了多年之后,其实依旧没办法论定。

    教科书当然会给出最直白简易,方便大众认知的结论,告诉你王安石的失败——是,他本人是失败的,宋朝最后迎来的结果,也是失败的。

    然而新法具体效果的成败,其实并不能一概而论。

    正如我国著名宋史学家,20世纪中国宋史研究的主要开创者和奠基人邓广铭先生给出的论断那样:“新法的被推翻不等于新法的失败”。

    他的女儿,曾任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的邓小南教授进一步给出了具体的阐释:

    “从富国强兵这个预期来说,应该说新法部分达到了目标,对于国家财政,从过去财政虚空、国库虚空的局面,扭转到库存充盈的局面,新法确实是有它的作用的。”

    “其他像学校教育、科举考试、增加铨试(铨试即要做官的人都要考法律),这些做法其实都断断续续地坚持着。”

    “但是王安石根本性的追求,所谓的‘变风俗,立法度’,没有真正实现。”】

    有保守的老学究,在听到女儿和教授一词的时候就差点再次撅了过去。

    然而这一次又不是像上回那样,很容易勾引皇帝动了心思的大事,不可能大半朝堂站了出来就为了反对。

    于是他也就只能捂着心口,暗地里小声地哼哼唧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