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离开童年之前(1 / 2)

郁知在跟着母亲去北京之前,从小是一直跟着外婆生活的。

她是在乡下长大的。

西北的平原,冬天冷,夏天晒,风一吹,庄稼地里的一排细长的黄叶哗啦啦地响。

屋后是一排白杨树,春天落絮,秋天落叶,一年年翻过去,没太多波澜。

外婆姓李,村里人都叫她“李大姐”。

老太太当过缝纫厂的女工,也自己创业干过公私合营的小卖部,是那种脾气很硬,背影却瘦削的小老太太。

她把郁知一个人带大。

不委屈她。

......

小时候,郁知最爱做的事,是趴在窗玻璃上看人来人往。

村子不大,一条土疙瘩路,下边就连着镇子,有些小孩骑着自行车在巷子里疯玩,有些则是跟着大人下地干活,放学的学生叼着糖纸经过时会喊一声“李奶奶!”

郁知就站在门口,外婆在屋里剁玉米,锅里咕嘟咕嘟炖肉。

她回头喊一声:“姥,我饿了。”

外婆就说:“再等一会儿,锅再冒阵气儿就熟了。”

郁知从不闹,真的就等。

因为她知道,锅盖一开,是她那天最开心的事。

可以吃上肉了。

......

外婆很宠她。

郁知的衣服从不破,有一点点小破洞救立刻补,大了就换新的;她的本子要用叁种颜色的蜡笔,小孩爱画,消耗得快,外婆就一趟趟拉架子车去镇上买。

村子里很多人家的小孩上不起学,但郁知能,她上学第一年每次考试就能拿上奖状,还能多吃一碗糖水鸡蛋。

村里人说她命好,说她有个“比妈还亲的姥姥”。

郁知听了只是笑,不说话。

......

有时候晚上,外婆会坐在郁知的床头,讲她妈的故事。

“你妈跟你一样,小时候不爱哭,书念得特别好,人长得也俊,那会儿全村人都说她能考出去。”

“姥,那我妈后来为什么没考?”

“她早恋,跟了你爸,一个外地做生意的男人,傻啊。”

“然后呢?”

“就去了北京。” 说到北京时,外婆总会顿一下。

那是一个又远又大的词,郁知从没见过它,却在课本和信封上见过。

她想象过很多遍:北京应该有很多人,有高楼,有一拧就会出热水的水龙头,还有她的妈妈,一个一岁的弟弟.......以及一个从未见过面的父亲。

弟弟她也没见过,外婆说她妈怀他的时候,她爸就出事了,包的工地电缆塌了,人当场就没了。

郁知听过一遍,没问第二遍。

外婆说得轻,但郁知懂:那不是“出事”,是“死了”。

.......

郁知七岁前没怎么喊过“妈”。

准确的来说,是没什么机会。

每年过年,母亲可能回来,也可能不回来。

回来时带点新衣服,几盒奶糖,很多郁知没见过的新鲜玩意,把她抱在怀里,问:“学习咋样?”

再看看她写的字,夸一句“写得真整齐”。

她妈每年回来得晚,走得快,说话也不多,穿得比村里女人时髦,身上有怎么闻都不会消散的香味。

郁知有点舍不得母亲,外婆就把她搂在怀里,说,母亲要去北京了,那有弟弟等着她照顾。

实话说,郁知不恨她弟,当然,她也没见过对方。

只是觉得,好像世界上有一只漏斗,专门把她的妈妈漏进去了,然后盖了盖子。

每年就只开一次。

“你长高了啊。”离别时,母亲说。

郁知“嗯”一声,想抱她,可她妈已经蹲下去收拾行李。

她还想喊一声“妈”,又咽下去了。

她怕喊出来,那人会说:“哎哟,都这么大了,还黏人呢。”

所以她只喊“姥”,喊得特别清楚。

......

郁知六岁那年夏天,村子里暴雨连天那阵,母亲急匆匆回来过一次,只待了一晚就要走。

郁知还没来得及高兴半天。

母亲走得很早,要赶第一班客车。

屋里静得很。

外婆起来在灶上烧水,灶膛咕哝着冒白汽,屋子里飘进来一股潮乎乎的柴火味。

郁知躺在床上没动,眼睛悄悄睁了一条缝。

她假装睡觉,把自己缩在被窝里,手指头揪着枕头边角,侧着耳朵听门口的动静。 她妈在收拾东西。

拎包、系扣、拉拉链的声音响了好一会儿,她听得一清二楚。

外婆坐在她妈对面,手上拿着一本刚翻出来,卷着边的存折。

“你真不多待两天?娃都还没醒。”

“妈,我这回真得急,后天就要交定金,不给就没名额了。”母亲声音低下来,“我是真没办法,晚一天都不行。”

“用多少?”外婆没多问。

还没等她妈开口,外婆就说:“算了,全给你拿上吧吧。”

老太太把存折塞进塑料袋,又用旧毛巾裹了一层才递过去:“家里现钱还有千八百,妈给你拿上。”

屋里静了一会。

过了会,郁知听见她妈说:“妈,这孩子......我迟早得接走。”

“我不可能全给你扔下。”

老太太没吭气。

郁知的心里忽然被什么东西抽了一下。

她没听太懂,但她知道那是她妈在说她。

“我本来就没指望你能回来。”

“妈,我不是不想——”

“你有你的日子,在北京一个人带着娃,过得不容易,我知道。”外婆打断她,“妈这辈子养你,没觉得难过。”

“现在多养个,还是自己亲外孙,妈不觉得苦,有知知,妈心里高兴着呢。”

屋里没人再说话。

郁知听见开水灌进壶内的水流声响。

忽然,外婆低声又问了句:“你真想接知知走?”

“当然想。”她妈说得有些不耐烦,“我自己孩子,我还能不要?”

“你是真得快点接她了。”

“现在这丫头记事了,跟以前不一样了,前几年你回来,哪怕晚点,她还高兴得围着灶台转。现在你一回来,她就背着人坐一下午,一句话不说。”

“我说她想你,她还嘴硬,说自己牙疼不想说话。”

母亲笑了声,小声说:“一个小娃娃还学会伪装情绪了?”

外婆瞪她一眼:“她装啥?”

“知知这丫头可不是装懂事,是太早明白了。”

“孩子打小眼睛亮,现在呢?这一天天眼看着亮劲儿要没了。”

“我知道你忙,”外婆慢吞吞地说,“可这孩子啊,是会记事的。” “她没哭没闹,不等于她心里不难过。”

“知知心里明白着呢。”

她妈没接话。

郁知听见门口响了一声。

“咔哒”。

母亲提着布包走出去了。

走得很轻,像怕吵醒谁。

但她醒着。

郁知一直都醒着。

那天中午雨就停了,风刮着窗纸板响,郁知跟着外婆在屋后剥未成熟的核桃。

青的皮,很涩,她的手被染成一片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