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页(2 / 2)

古代种田奋斗史 方瑜 1023 字 8个月前

    八个人有些挤,大家做得都不大舒服,陈如松便没收多,少收了五十文,一份收六百文,只收四两八钱。

    就这大半月,挣了十两出头,比往常好不少。

    第92章 院试

    府试之后, 就是院试,三年两次,去年没有, 今年明年都有。

    在今年八月, 也一样是在月初,也就是说还有四个月的时间就开考了。

    杨稔如今每日卖完米糕,就都在换着花样做饭菜给几个孩子做滋补的食物,好给他们养好身子。

    邻居就是大夫, 杨稔也懂得利用, 偶尔与邻居交流时,就请教一番, 大夫的家人也是懂得一些调理身体的, 毕竟日日相处,何况当大夫的首要的不就是帮着调理好家人的身子么。

    而陈如松这个当爹的, 在府城县城搜罗了一堆往年考卷,带回来给儿子写。

    写完之后给徐先生看,再由徐先生讲解,陈如松得知儿子觉得很有进益后,就继续搜罗。

    几个月,在忙碌中是很快过去的。

    七月初,杨稔和陈如松夫妻俩又开始为儿子参加院试做准备。

    去过两次府城, 该带什么东西大致的清楚的, 只是这次的考试又不一样, 是以又有些不同,夫妻俩还是认真细致的准备。

    这是第三次陪儿子去府城了,送儿子到府城,就是租客栈。

    院试的考试地方也在府城, 但与府试的地点不同,客栈就不是之前租的那家,是以陈如松陪着儿子在新客栈歇了一夜,这一夜无事后,陈如松就打算回去载一车读书人来。

    “小景,爹回一趟县城,你自个在客栈,每日吃饭就跟咱们一车来的同窗一块知道吗?”

    小景点头,“爹,你放心就是,我都多大了,能好好照顾自己的。”

    儿子确实懂事,陈如松还算放心,拜托同来的两家帮着照看,他赶忙回县城,接了一车晚去赶考的读书人。

    每年这些读书人考试的时候,是最挣银钱的,家里正缺银钱,可得抓住这个时机,多拉几个人多挣一些。

    这一趟送到府城后,陈如松就没再继续,一是或许没有这么晚还不来府城准备的读书人,二是儿子如今也还十三岁,单独一个人在客栈住着,他也不那么放心,临近八月,他还是守着儿子为好。

    院试的放榜日要比府试晚一些,参考的人更多,积年的老童生不少,是以在府城待的时日要比之前长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