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砚回城后,立刻把陈墨找来,要他与关外各个官员共写出当地的历史宣传册。
另外又找了几个锦衣卫,由他们组成夜校老师,就在招民亭背后。
做完一切后,她问辽东本地的官员:“大宁附近有印刷业吗?”
本地官员惊愕:“这……书馆唯有锦州有一家,大宁从无。”
沈砚提笔,干脆给凤阳的梦瑶光写信。
说来也奇怪,在漫长的七年中,沈砚一直把檀贵妃当做害死谢拂衣的仇人来憎恨,只因她怂恿先帝放了那一场山火。可面对檀贵妃曾经最好的友人梦瑶光,她反而与之结成隐秘的同盟。
“关外百废待兴,识字者百中无一。殿下嘱我派人教化,足下可愿前来关外,一展宏图?”
她将信寄出,负手看西平堡的漫漫云雾,和云雾下奔腾的驿马,十分确信这位在凤阳尊荣无比的富豪会来。
而后,再去西平堡定居的百姓,在招民亭报告时,官员除了给她们粮与种子,还塞给她们一本薄薄的册子。
招民亭的官员和蔼道:“这是我们西平堡的历史和文化介绍。”
两个女孩尴尬地看着册子上的字,“看不懂。”
“西平堡,建立于昌武十年……召元四年秋,鞑靼十万大军来攻,全程死战,无一降者。殿下为他们建造的三千衣冠冢在闾山上,城南二十里外可以看见。”
三千衣冠冢?姐妹二人同时有些恍惚,那会是什么样子?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看一看。
“看不懂也没关系,我们这里每天晚上会有人教识字。”
“教识字?!”妹妹杨梅先是一喜,然后脸上露出瑟缩之色,“要……要多少钱啊?”
“不要钱,这是我们殿下给关外全体百姓的基础设施。包括免费的读书识字、免费的运动场所、免费的医疗,咳,这个还在准备。”官员信誓旦旦,“殿下说了,每一个关外大周百姓,都会建设大周,那么大周也要回报百姓。”
姐姐杨花警惕了看了眼官员,从背后扯了扯妹妹的衣角。
两人离开,杨花开口:“我怎么觉得有鬼,天下哪儿有那么好的事情,族长的私塾都不招女弟子,我们小心一点。”
杨梅思量片刻,一咬牙:“我们晚上偷偷到这里看看。官府要是想骗我们,直接不给我们粮食种子就好了。我觉得也不一定是骗人,说不定是公主的大恩大德。”